秋实藏珍策
薪火助远航
西安市华山中学新老高三备考经验交流会纪实
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。为更好传承教学智慧,凝聚备考力量,2025年9月16日下午,西安市华山中学召开新老高三备考经验交流会。教师们齐聚一堂,共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,为新学年高三工作锚定方向,注入动能。
智启备考:学科深耕传妙招
交流会伊始,学校领导阐明会议主旨,强调高三阶段在学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,鼓励新老教师互学互鉴,共进提质。随后,2025届高三各学科教师代表依次发言,开启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之旅。
语文:深掘文本根基 拓展思维素养
卫素娟老师强调:高三语文备考,首重课本与教材,需深挖课文范例、系统积累文言素材,筑牢知识根基。教学中既要紧扣基础考点,也要注重综合素养培养,引导学生从文本分析向思维拓展进阶。同时,抓好日常积累与练习,让阅读、写作、错题整理成为常态,从而稳步提升语文应试实力。
展开剩余84%数学:策略引领思维 落实铸就实效
赵瑶瑶老师总结数学组备考经验,提炼出四大核心策略:其一,借鉴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生成,深化理解;其二,聚焦教材,吃透经典例题夯实基础;其三,日常训练强化答题规范,减少失误;其四,后期开展当堂限时训练,助力学生把握答题节奏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赵老师最后强调,所有策略的关键在于“落实”,需结合学生层次差异制定个性化复习方案,确保备考实效。
英语:多维思维赋能 应试能力攀升
徐佳豪老师以“高三备考中的几个思维”为主题分享经验,提出五大核心思维:一是清单思维,明确任务清单以实现高效教学;二是舍得思维,抓大放小优先保障基础题型得分率;三是系统思维,结合语境理解单词,摒弃孤立记忆模式;四是程序思维,让教学形成循环闭环;五是个性化思维,在常规程序基础上引导学生活化思维,灵活应对各类题型。
生物:厘清复习逻辑 优化管理效能
上一届高三年级组长杨天恒老师,从学科备考与年级管理两个维度分享经验。
学科备考上,他强调需理清“讲、考、练”在三轮复习中的主次关系,通过主题引领明确知识框架;同时夯实基础,提出错题变形比重复新题更具实效。年级管理上,他指出年级组要团结互通、共享引领性资源,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实施精准培优,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获。
物化:构建知识体系 聚焦思维拓展
王思平老师强调,高三物理教学需助力学生搭建完整知识体系,同时优化课堂管理、高效利用时间,并通过综合习题练习拓展学生物理思维。
化学组代表周慧君老师则提倡教学变被动为主动,在关注学生动态、落实常规与个性化教学的同时,深入研读真题、探寻命题差异,重视教学反思与总结。
政地:把握复习节奏 精准提质增效
政治组郭婧老师与地理组李红老师在分享中表示:高三复习需牢牢把控进度,以“有序推进、稳扎稳打”的节奏夯实知识基础,为后续冲刺筑牢根基。
在此基础上,两位老师结合教学实际给出具体方向:郭婧老师聚焦学生个体差异,提倡通过个性化教学适配不同需求,如分层布置作业,将“因材施教”落到实处;李红老师则强调备课的前瞻性,提出教师要提前钻研、走在学生前面,同时大胆取舍习题,避免无效消耗,确保教学精准高效。
领航聚力:统筹规划谋实效
高中部教务主任杨利荣提出要关注每一位学生,成绩孕育于课堂、平常、自习等细节中。课堂上,多一句针对性提问就能帮学生打通知识堵点;平常里,多一次面批错题,就能让学生减少重复性错误;自习时,多一份个性化指导,就能帮学生找准方向。把这些细节做深做实,成绩水到渠成。
教学主管副校长贺峰提出,新高三教师需做好“经验传承”与“提前规划”,确保备考全程有条不紊、方向清晰。
针对高三教学核心,贺校长强调,鉴于备考时间有限,课堂需聚焦“高效”与“深度”:既要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,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关键处;更要敢于跳出“标准答案”的束缚,将教学重心从知识灌输转向思维能力培养,引导学生主动探索、学会知识迁移。
交流会尾声,西安市华山中学校长江胜回顾过往,向2025届高三教师团队的辛勤付出与经验分享表示诚挚感谢。
展望新高三工作,他提出五点明确要求:一是聚焦课堂质量,教务处与年级组严把常规管理关、守正创新;二是推进靶向教学,精准研判学情,精选高质量试题并开展补偿性训练;三是强化团队协作,年级组与备课组统筹联动,师徒间加强沟通学习;四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,以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与积极心态筑牢冲刺根基;五是深化家校协同,凝聚教育合力。
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新高三定能接续奋斗、再创辉煌。
教育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长跑,唯有承续过往沉淀的经验基石,方能开辟未来创新的育人通途。西安市华山中学新老高三备考交流会,以经验为桥,连接过去与未来;以实干为锚,夯实教学基础。通过共研备考策略、共蓄团队动能,为新学年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鲜活而持久的动力。
展望未来,全体高三教师必将以协同之力凝聚成奋进合力,在立德树人的征程中勇毅破浪、笃行不怠,助力学生成长进步,为学校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!
发布于:陕西省公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